本想给《走走停停》打低分,但最后还是没下去手

 2024-06-30 阅读:272 点赞:835

2024年6月10日刊|总第3628期

4月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斩获三项大奖,6月便在影院里与大家见面,《走走停停》的“趁热打铁”算是打成了。

在今年这个没有大片的端午档里,这样一部以人生选择为主题的生活流轻喜剧,居然在票房榜中稳居“第二集团”。

它并不是一部标准化的电影,光画面制式就多达三种。故事和人物也都不是一直往上走的趋势。

中途有很多次,故事和人物都明显地往下掉了,甚至会让人担心“崩盘”。但编剧黄佳和导演龙飞总有“后招”,利用新的带有“偶然发生”性质的情节点,把故事和人物的势头重新拉升,把你要打低分的手硬生生止住。

01

提到“走走停停”这四个字,可能很多人脑中第一个冒出来的,是任素汐演唱的歌曲《胡广生》里的一段副歌:

“走走停停不如定定,凄凄切切说句谢谢。等等,不必等等。等等,别等等。”

这首歌是电影《无名之辈》的宣传推广曲。“胡广生”便是片中由章宇饰演的,留着莫西干发型,一心想做黑道大哥的小毛贼。

虽然胡广生在《无名之辈》中只是群戏主角里的一个,其“走走停停”的人生命运也并非电影的唯一主题,但是如果我们只看这个角色的话,他还真是比电影《走走停停》更戏剧化地诠释了这四个字。

焦急于“奔走”的胡广生,在高位截瘫、一心求死的马嘉旗(任素汐 饰)家中的这“一停”,停出了人生的诸多况味。

我之所以在看片过程中曾经想给《走走停停》打低分,就是觉得它对主题的探讨,还是不够戏剧化,深度上也还是稍微欠了那么一些。

02

《走走停停》另一个总让人悬着心的地方,在于对主人公吴迪(胡歌饰)的塑造,差点儿掉入“欲扬先抑”的陷阱。

很多国产片都喜欢对主人公进行“欲扬先抑”式塑造。这种出发点并没有错,但这种方式很考究细节上的严谨、逻辑上的严密。前期的“抑”不能让观众真的讨厌主角,后期的“扬”也要能充分地说服观众。

“欲扬先抑”很容易变成创作者的一个陷阱。他们在前期“抑”得太过分,后期就“扬”不起来了。

况且,无论是“抑”还是“扬”,都是动作,是外力,千万不能做成主人公的内力。

很多国产片,在“抑”的阶段大幅呈现主人公性格、品德、观念中的负面色彩,就会让观众觉得“他/她就是这个死样子,与别人和环境无关”。一旦产生这种判定,那观众就会厌恶主角,后期的“扬”也就会因为欠缺说服力而显得像开挂、硬拔,难以共情。

《走走停停》对吴迪的前期塑造,和《热辣滚烫》对杜乐莹(贾玲 饰)的前期塑造一样,都游走在失败的边缘。它们的“抑”有外力,但外力之外,还有更大程度的内力作祟。

杜乐莹宅家多年,无所事事,脱离社会;吴迪北漂多年,一事无成,沮丧返乡。这“宅家”和“返乡”,有几成是外力,又有几成是内力造成的呢?

03

观众本以为吴迪的一事无成,是因为北京竞争太强,且他从事的编剧职业容易被“欺负”。可是随着吴迪生活状态的进一步呈现,我们会发现他本质上“懒惰”的一面。

中华民族一向以“勤”著称,且数千年来都推崇“勤”为优秀的品质。如果主人公被打上“懒”的标签,而且这个“懒”是他自身的毛病,那这个角色就很难获得中国观众的普遍喜爱。

我们能理解主创希望用杜乐莹和吴迪的“懒”去营造一些轻松、搞笑的氛围,但这种做法存在危险性。看片过程中,两位主人公的懒,都是让人喜欢不起来的,都或多或少地冲淡了后期觉醒的说服力。

要不是后期“扬”得很到位,且手法上有过人之处,这两部片子都极大可能于中途垮掉。

04

《走走停停》的第一个转折点,出现在吴迪与老同学冯柳柳(高圆圆饰)相遇。

冯柳柳是老家的一名纪录片导演,正处于选题困难期。她敏锐地捕捉到了吴迪身上的特质——返乡青年。

当吴迪答应冯柳柳拍自己,电影的喜剧也就从生活流过渡到了讽刺流。

面对镜头,总下意识伪装自己的吴迪,反而把自己暴露得更为彻底。可以看得出来,主创此时对吴迪是带有批判性的。吴迪返乡啃老的行为,也逐渐开始引人深思。观众此时便有了去继续探究吴迪内心世界的动力。

然而,这个阶段不能持续太长时间。如果戏太多,吴迪的形象同样会因为“抑”得太狠而“扬”不起来。

就在我们担心主创跳不出来的时候,影片迎来了第二个精彩的转折点——冯柳柳鼓励吴迪把自己的“废剧本”拍出来。

05

看到这里,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草根剧组拍电影”才是《走走停停》的核心戏份。虽然这段戏略微有些脱离了“走走停停”的主题,但是不妨碍它有趣、好看、精彩、够劲。

首先是不同制式画面的精巧穿插。

由于是借用了纪录片团队来拍电影,所以片中出现了代表现实世界的“龙飞镜头”、代表纪录片拍摄内容的“冯柳柳镜头”、代表电影拍摄内容的“吴迪镜头”。

三种制式在长宽比、色调、景别、运镜上有非常显著的区别,普通观众也能很容易分辨开来。

这种不同制式之间的转换,让视觉呈现极为新鲜、跳跃、灵动。再配合上草根剧组的状况频出,经常能打破空间壁垒,带来意外之喜。

其次是通过草根剧组对整个中国影视创作环境进行了讽刺。

之前我们看讽刺中国影视环境的喜剧,如《红毯先生》,往往要借助比较大的剧组,才能在同等维度上进行犀利、直白、平等地“撞飞”。

《走走停停》巧用了避重就轻的策略。

片中吴迪的电影班底,可以说是草根到不能再草根了,甚至算不上一个完备的电影剧组。然而,即便是如此不完备的剧组,却在拍摄的过程中,把中国影视拍摄中常见的糟心事完备地经历了个遍。是不是很讽刺?

最后,这段戏相当于把对吴迪的“扬”提前了。

很多希望用“逆袭”来制造爽感的国产影视作品,总是在最后才突然“扬”一下,爽得毫无积淀和支撑。

《走走停停》并没有把“扬”留到最后,而是于拍摄电影这段戏里,就开始了。而且本片对吴迪的成长描绘,有着非常理性的克制。

虽然不再专注于“抑”,但吴迪可不是一进入电影拍摄就开挂逆袭。他身上的毛病,在拍摄过程中依然藏不住,依然会惹来麻烦。但是,因为终于得到了实现梦想的机会,吴迪扭转了一些“懒”,展现出一些“勤”。

这个机会没有彻底改变吴迪,但至少激发了吴迪内心的一些火苗,让他有了认真面对人生的态度。没有哪个角色的成长可以一蹴而就,《走走停停》这种克制的“扬”,反而更易走心。

06

中间情感最浓烈的情节设计,也就是岳红老师为什么能拿天坛奖最佳女配角的原因,这里就不方便剧透了,建议读者们自己去影院里品一下。

我忍不住要剧透的,是结尾处有一场戏,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虽然本片在故事层面,没有对“走走停停”这个主题构建最强有力的支撑,但是影片在最后用一个生活中特别常见的场景,具象化了“走走停停”。

看着画面里吴迪和冯柳柳的“走走停停”,无需语言也无需配乐,观众会立即心生感慨,强烈共情。

原来世间很多道理,本就难以参透。我们能做到的,是如海报上的slogan所言:

“允许一切发生,做勇敢快乐的人。”

文/满囤儿

家人们,请给影视独舌标星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