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团种地、女团养猪、《田耕纪》致富,娱乐圈看上“种田流”?

 2024-06-30 阅读:837 点赞:542

原标题:男团种地、女团养猪、《田耕纪》致富,娱乐圈看上“种田流”?

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田耕纪》日前收官。这部标准的“种田文”改编作品,成为十月的一个小惊喜,站内热度最高破9300,并连续多日拿下主要热度榜首。可惜因为口碑,热度增长有些受限。

有趣的是,给该剧唱男主人物曲和插曲的“十个勤天”,正是来自综艺《种地吧》的嘉宾组合。

而在这两部成绩不错的剧综联动之间,或许能发现影视行业正在押注新的观众内容偏好——“种田流”。

男团种地之后,又有女团养猪。10月乐华娱乐还发布了新的微综,记录NAME女团重新选拔成团的过程,而标准就是送她们去东北养猪100天,制作成一档微综《人不怕出名猪不怕壮》,再由网友在线投票评选。

当娱乐圈刮起“种田”风,全新画风让观众需要适应之外,或许更值得问的是,这股风,到底从哪儿刮起来的?

观众真爱看“种田”吗?

收官后,《田耕纪》的豆瓣评分降至6.6,而该剧开分曾拿下7.5分,虽然在口碑“通货膨胀”的今年不算很高,也算得上坚挺。后期的口碑崩盘,还是影响了该剧数据表现进一步提升。

很多负面反馈就在于,该剧宅斗太多,种地太少。

如一条热评所说:“我本来期待的是正儿八经的种田剧,充满田园乐趣、乡野风光,没想到还是那些女婚嫁、男权谋的破事。”

看起来,该剧的思路有点像一部古装乡村剧,一家人家长里短,老人偏心、大哥欺负人、小辈鸡飞狗跳,然后在摩擦中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完全可以叫《古代一家人》。

这和观众预期实在差得有点远。

而且如果要按这个思路拍,角色应该是可以坏,却不能恶,结果开局就是大伯欺负兄弟往家里要钱不说,居然为五百两银子把侄女直接配了冥婚,如此种田文里标准的恶亲戚设定,最后硬拐到一家人“我们一起包饺子”,确实有些别扭。

那么为什么非要走这个思路?除了过审的考量,编剧可能也并不相信,观众会愿意只看种地。

真的如此吗?

年初的《种地吧》,或许能给出一个参考答案。

从数据来看,这档持续播出了半年、成片有50期的综艺,按照绝对数据来说不算高。播出期站内热度大约在6000上下;猫眼数据统计,登上热搜1095个,平均到半年只能说尚可。

但换个角度看,一部播出周期长达半年、基本全素人的综艺,能够始终保持一定的数据和讨论度,本身就说明其已经建立了稳固的基本盘。豆瓣评分破9,更说明观众对这档综艺的口碑认同。

这也是为什么平台片单里已经火速续订了《种地吧》第二季,“十个勤天”组合原班人马继续上线,而且为他们定制了《你好种地少年》的新综艺。

此外,各平台官宣的同类综艺,还包括被称为“女版《种地吧》”的,全女性牧场生活综艺《燃烧的月亮》;《风行少年》则主打草原上的少年游牧之旅;《十五个少年在荒岛》在生存类真人秀的基础上,加上了拓荒主题。

而乐华火速上线的《人不怕出名猪不怕壮》,则继男团种地之后,开了女团养猪的先河。在发布会上,杜华也明确表示此前观看《种地吧》之后,决定在这一方向上开发内容。

放马、游牧、拓荒、养猪……综艺行业,似乎已经锚定了“种田”的风口。

当然,在综艺领域的适配度,不能说明“种田”就可以直接移植到剧集领域。而观众在“种田”中到底喜欢看的是什么,还需进一步分析。

“天赋觉醒”?

“种田”内容的吸引力是什么?一个可参考的近亲就是“种田文”。

这个网文概念不是说这类网文只写“种田”,而是指主角从零开始经营,或升官发财、或经营田庄甚至打鱼打猎,最终一点点过上好日子,主打一个“有耕耘就有收获”的心理慰藉。

那么,“种田文”的读者喜欢什么也是确定的,就是通过“开挂”,获得某种生活的确定性。

比如穿越回过去,沤肥、曲辕犁、嫁接等跨时代技术叠buff是“开挂”,炒菜放味精、炼铁建高炉也是“开挂”,帮助主角实现财富自由,然后过悠哉悠哉的小日子。

但放在改编上,这个逻辑就行不通了。

一方面,穿越不能写,系统不能开,那么金手指很难打开;另一方面,赚钱和致富的导向,不能作为剧集的主旨。从这两点看,《田耕纪》的拧巴也不难理解。

如果说在种田文里,影视剧有什么值得参考的,或许是观众对田园牧歌生活的喜爱,以及对于来自土地的、慢节奏的踏实感,有着越来越强的需求和向往。

网上有个名梗,说中国人的“基因技能”是在任何地方都能种地。国人对“种田”的兴趣,和这种对土地的情感不无关系。

比如短视频赛道,这几年,“三农”题材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从李子柒的诗和远方,到嘎羊少女、疆域阿力木、张同学等一批深耕农村更多场景的创作者,先后带动着相关话题破圈。

这一轮内容热度,在网上被戏称为“天赋觉醒”。

包括《种地吧》的出圈,有一个关键就是在短视频发布内容、直播,与长综艺建立了内容矩阵,粉丝数较高的赵一博目前在抖音有128.5万粉,节目新号@种地吧赵一博 也有53.6万粉。

这或许也是“天赋觉醒”对影视节目加持的一个例子。

在对田园牧歌式生活向往的背后,观众享受的不仅是逃离钢筋水泥的慢节奏,更是那种耕耘然后收获的、源于土地的确定性,也会对每日劳作的辛苦保持敬意,这也是《种地吧》为什么能吸引观众追更的情绪价值。

而能否传递这种情绪价值,是相关内容成功的关键。

真·“向往的生活”

“种田”,国内早期慢综艺《向往的生活》就有过,三间房、五亩地、一窝鸡鸭,就能给观众来一波田园牧歌震撼。这种“体验式种田”,目前在许多户外综艺仍有保留,包括《奔跑吧》《极限挑战》《快乐再出发》等综艺都有不少围绕三农进行的选题。

但渐渐地,观众对这种“明星做做样子”的模式难以共情,也不太感兴趣,短期的体验也并很难真正表现什么内容。

这也是《种地吧》这期综艺最初不被看好的原因,节目还曾被庞博写进脱口秀成了段子。

恰恰因为如此,看到这些男团成员扛大包、跳进水渠通下水道、平地、耕地,一点点真正适应农村生活,这档节目会收获一个牢固的基本盘。而“十个勤天”组合,也以此建立起和其他男团截然不同的人设。

作秀模式不再好用了,没有用190天踏踏实实种一季庄稼出来的决心,就做不好农业题材。

在这一点上,或许《人不怕出名猪不怕壮》可以再参考下节目模式,点状的铲猪屎、做猪食等内容,还是没有脱离传统的节目模式,100天时间从头开始养一批猪出笼,或许更能激起观众的“追更”愿望。

对于平台来说,“种田”类内容也非常有价值。

一方面,“三农”和“粮食安全”已经是关键词,也是平台有传播义务的重点内容,尤其是近年来的大环境下可以说是平台必修课;另一方面,《种地吧》已经表现出这类内容的口碑优势,这对目前的平台也非常关键。

而在剧集领域,《田耕纪》的一些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主舞台还是应该交给土地。

观众到底希望在“种田”类剧集中看到什么,一个更合适的例子,或许是《去有风的地方》。

虽然该剧的成绩有男女主加成,但在一个远离喧嚣、风景秀丽的地方,邂逅原生态的自然、善良的人们甚至爱情,放大土地带给人的满足感,这何尝不是一种影视的造梦功能?

诚然,“种田流”也有足够多的空间容纳其他元素,比如爱情、商战,当然也包括宅斗,但基于上述的观众观察,或许应该把更多篇幅放在“种田”本身,并由此打开更多情绪价值和内容立意。

而大环境下,当“田园将芜胡不归”成为越来越多人新的“向往的生活”,这样的情绪取向,也是行业值得思考的命题。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