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剧集观察 | 热播剧表现难言出色,市场暴露3个“危险苗头”

 2024-06-30 阅读:921 点赞:64

原标题:4月剧集观察 | 热播剧表现难言出色,市场暴露3个“危险苗头”

2024年5月2日刊|总第2367期

作为Q2的开局,4月剧集市场在不温不火中收官,依旧没能逃离低迷“魔咒”。

据不完全统计,4月各大视频平台开播长剧20部,短剧38部,与3月相比略有降低。市场风向有一定转变趋势,都市剧、谍战剧、职场剧的占有份额攀升,古装剧、偶像剧数量明显减少。

从市场表现来看,台网剧略胜一筹。《承欢记》《城中之城》《哈尔滨一九四四》《群星闪耀时》《春色寄情人》等5部剧集接替霸占热度榜,带热市场整体人气,但口碑并不理想,豆瓣最高开分7.4,离爆款终究还差了一口气

网剧方面,除了《惜花芷》《又见逍遥》有些许讨论热度外,绝大多数剧集都是悄悄地来、静静地走;

短剧方面,《孔雀圣使请动心》《风月无边》《难寻》《执笔》热度值占据高位,其中《执笔》豆瓣开分7.4、收官分账1800万,有望刷新单部短剧分账天花板,这样的口碑反馈和受众影响力在短剧中并不多见,值得市场关注。

此外,台剧《不够善良的我们》、韩剧《眼泪女王》《背着善宰跑》等小火出圈,可惜多以烂尾收场。

综观4月剧集市场,高调开播的所谓热剧都难言出色,也暴露了故事内容、制作手法、演员表演上的一些“危险苗头”,即为了“现实”却脱离现实,为了“创新”却远离人心,为了“转型”却用力过猛。这应该引起行业关注。

故事内容

为了“现实”却脱离现实

无论任何题材类型的剧集,故事内容都是核心。尤其对现实主义题材剧而言,由于其取材于现实,观众审看的眼光往往更为挑剔。

4月剧集中,《承欢记》《城中之城》都是IP影视化改编而来的现实主义题材剧,不可否认,两部剧的主创在场景、人设和情感上的确拼命向着“现实”努力,但也必须客观承认:剧中营造的“现实”依旧过度戏剧化

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由市场公认的90后扛剧花杨紫主演,《承欢记》从“自带爆款体质”到“表现低于期待值”,抛开收视率和热度值的不俗成绩不谈,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承欢记》原著在1996年出版,剧集的时间设定却为当下,这中间存在近30年的时间差。该剧的立意是试图通过聚焦当代新型亲子关系的重塑与融合,诠释“中国式家庭”特有的亲情羁绊。

但正所谓“月满则亏”,当“被恶毒同事陷害险开除”“被顶头上司当枪使”“被富二代男友欺骗三年”“被发癫母亲欺骗订婚”等狗血事件集于女主角麦承欢一身,让观众又该如何相信以女主角这样的智商和情商能够实现事业、爱情、亲情的三赢?

诚然,《承欢记》确曾切近过女性现实生活中面对的困境,但这种浅薄化的处理则使这种切近成为了再度的远离。

口碑遭遇两极分化的还有《城中之城》。该剧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滕肖澜的同名小说,演员由于和伟等一干叔圈大佬领衔,剧情聚焦的是两个城:事关造城的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城中人的人性之困。

客观地讲,把金融业拆解明白的行业剧并不多,这类题材也属实有改编难度。但该剧也确实存在遗憾之处,这些所有为“大剧”设置的定位,都无法弥补情节的流俗。比如:800万,一个救命恩人,一个长得像前妻的女人,让一个优秀的行长“沦陷”

当然,现实主义题材剧追求的“真实”,其实是个相对概念。观众并不需要导演拍一个纪录片出来,吸引人的法宝依然是好看的故事,关键是如何在专业性和戏剧性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制作手法

为了“创新”却远离人心

无论是对新题材的大胆开拓,还是对既有题材的新鲜加工,创新几乎是每部高分剧集的标配。近几年,把无限流这种超现实形式用在现实题材上的《开端》,用生活拓宽悬疑维度的《漫长的季节》等都收获了市场和观众的认可。

4月剧集中,不乏《哈尔滨一九四四》《手术直播间》等“谍战 ”“医疗 ”的创新之作,但似乎并未抓牢人心。

毫无疑问,《哈尔滨一九四四》是带有明显创新意识的。

人物上,采取了谍战剧中的“双生”设定,利用双胞胎外貌上的相似性来迷惑敌人,为完成任务创造条件;剪辑上,有意打乱时间线和叙事逻辑,多个场景、多起事件平行交叉;镜头上,使用大量的特写镜头和偷窥视角,制造紧张感和沉浸感;情节上,设置你追我赶的猫鼠游戏以及不断反转的细节伏笔。

但是这些技巧和技术叠加在一起,呈现出的观感反而显得太过刻意。尤其是正反派你来我往、程序化且刻板的一招一式,明显弱化了谍战剧最吸引人的悬念感,剧情走向几乎都印证了观众的预判,自然减弱了追剧的乐趣。

《手术直播间》罕见地对医疗类网文进行了改编,由21台疑难手术串联起整个剧情,双男主叙事的设定既满足男频文的爽感,也形成了女性向的“磕”点。这样的创新足见主创的用心,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一些原本吸引人的元素开始变得离奇,甚至荒诞。

原著中,男主郑仁意外觉醒了神秘系统,成为横扫医学界的神医。剧版抹去了这个情节,增加了郑仁的复仇线,这直接导致“一个二十多岁在手术上几乎无所不能、一眼能断病案的奇人”的设定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男主圣母式的人格也成为槽点,忽略了观众对真实性和合理性的需求。

凭心而论,国产剧一直在寻求突破,也下了功夫搞创作。那观众为何还不领情?究其原因,还在主创讲故事的能力上。

要写好类型剧,就要真正深入行业中去,对相关领域做到足够了解,而不是成为社会热点的搬运工。

演员表演

为了“转型”却用力过猛

在演艺圈里,有一种表演被戏称为“用力过猛”。是指演员在表演时毫不吝啬地释放情感,却缺乏真正的演技支撑。这种表演往往充满了夸张和刻意,让观众难以入戏。

4月剧集中,杨幂在《哈尔滨一九四四》中饰演的关雪、何赛飞在《承欢记》中饰演的妈妈刘婉玉,以及于和伟在《城中之城》中的一段吻戏,都引起了观众不同程度的质疑。

《哈尔滨一九四四》被看作杨幂的转型之作,她首度在谍战剧中出演反派特务。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杨幂甚至将表演老师带到现场,可谓做足功课。

但从剧集呈现出的表演效果来看,杨幂虽然放下了偶像包袱,却因为用力过猛导致表情管理失控,一些展现情绪起伏的段落也处理得流于表面,影响了角色的整体完成度。

老戏骨何赛飞在《承欢记》中的表演,也明显有别于以往剧集。其扮演的麦承欢妈妈刘婉玉是剧中的“功能性角色”,由她引出各种矛盾冲突,戏份不逊于男女主角。在几场重头戏中,何赛飞塑造的刘婉玉不明事理、尖酸刻薄、爱慕虚荣,一副小人得志便猖狂的嘴脸,明显有些“作”过头了。

“中国式妈妈”确实喜欢唠唠叨叨,但还不至于招人恨的程度。不知这是剧本的设定,还是演员的二度创作。至少在观感上,后期多少给观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适。

因在《城中之城》中的一段吻戏,叔圈顶流于和伟也被送上热搜。一来是两位演员本身有着22岁的年龄差,男女朋友的CP设定很容易引起社会层面的非议;二来观众从这段刺激直白的热吻戏中并没有产生强烈的带入感,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对于于和伟而言,尝试一段“老少恋”也算自我突破,但这种强行铺设的情感线只会让观众觉得不舒服

演员是为剧情服务的,剧情是为吸引观众的。因此,演员既要沉浸于表演,也要考虑观众的观感。毕竟,自己演得再爽充其量是自娱自乐,打动人心才是表演的最高境界。

4月尾声,《春色寄情人》《微暗之火》《少年巴比伦》相继上线,目前市场反馈中规中矩,尚未引发全民讨论之势。

5月,各视频平台注定要掀起一轮大战。已定档的剧集,包括胡一天 梁洁主演的都市甜宠剧《请和这样的我恋爱吧》,改编自台剧《荼蘼》、由钟楚曦 刘学义主演的都市女性剧《生活在别处的我》,井柏然领衔主演的犯罪剧《新生》等。

据悉,由张颂文 荣梓杉主演的《看不见影子的少年》、齐聚张国立 王刚 张铁林黄金老三位的《老家伙》、张若昀主演的《庆余年2》、杨幂 龚俊主演的《狐妖小红娘月红篇》、马伊琍主演的《我的阿勒泰》等大剧有望在5月与观众见面。

剧集表现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文| 第六感

注:全文图源网络

-END-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