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王一博、李现领衔“流量型谍战剧”难爆,主角为何人均“愣头青”?

 2024-06-30 阅读:706 点赞:827

原标题:杨幂、王一博、李现领衔“流量型谍战剧”难爆,主角为何人均“愣头青”?

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近期的几部谍战剧有若干一致性。

从《追风者》《群星闪耀时》再到《哈尔滨1944》,分别都有流量艺人担纲主演;而从王一博、李现再到杨幂,饰演的角色又都带着点“愣头青”属性。

相较于曾经谍战剧里运筹帷幄、意志坚定的“余则成”们,如今的谍战主角,却多数为初出茅庐、刚刚树立信仰的新人,冒失踩雷不断;即使是杨幂饰演的、恶名昭彰的女魔头,也显得有些暴躁和无措,得下属吐槽一个“虎”字。

这些流量艺人领衔的谍战剧,为何会有如此创作上的共性?

而这,又如何影响着几部剧最终的表现?

“流量型谍战剧”模式

不可否认的是,就像此前评论《追风者》的时候,搜狐娱乐所指出的,该剧的口碑表现其实不错。

这也是前文提到的近期几部谍战剧的共同特点。粉丝们在这些剧上是敢于据理力争,甚至不断用新的剧情来证明,前面的剧情槽点,都只是草蛇灰线的精妙伏笔。

这离不开剧集本身的内容表现,确实都比较坚挺。

第一,三部剧无一例外是平台押注的头部项目,都是标准的富裕仗。

不管粉丝如何用“三无”等话术降低预期,三部剧的班底都堪称高配。而反映在内容上,就是视听体验的出众,大量实拍场景和贴合时代的服化细节,带来了很强的沉浸感,还能时不时在镜头语言上会来点小惊喜。

第二,故事的底子都不错,谍战的外壳之下,浇各自胸中块垒。

比如《追风者》对民国金融市场的透视,揭示着彼时当权者的必然灭亡;《群星闪耀时》的职场群像,拍出了普通人众生相;《哈尔滨一九四四》最近的剧情直指731部队真相,让许多评论大呼“敢拍”。

但这些不能掩盖,这几部剧作为谍战剧,是有其薄弱一面的。

谍战剧情上的漏洞,在三部剧里都大量出现了。很多剧情为了完成叙事任务,可以说是强行推进的,但作为悬疑类型的重要类目,一个完美的设局本该是谍战剧的标配。

值得讨论的或许是,这些问题是怎么出现的?

编剧迪安对搜狐娱乐表示,“可能这些剧本在文学剧本的阶段,问题都不算大,毕竟烂本子一开始也不可能拿那么好的资源。但是进入执行层面,这些故事都是要改的。”

“一是制片人们会判断怎么‘好看’,比如《追风者》的谍战线你看着就显得拖沓,叛徒就是怎么都死不了;二是既然请了流量演员,那他们就自己的人物定位也会提要求;三是剧本拿到了片场,结合实际情况都会有调整,这个对品质的影响也非常大。”

制片人阿灿则直接表明,“流量型谍战剧”达到“行活”标准足够了。

“什么逻辑漏洞?都是可以解释的,有几个观众真的愿意在网上,跟人争辩剧本的逻辑问题?反过来说,我的视听语言够好、立意价值够拔高,来上几段金句,至少对于口碑向宣传来说就够用了。”

“有粉丝在,这两个方向的讨论对剧方来说就都是有利的。在我看来,‘流量型谍战剧’有这个逻辑在,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目前,《追风者》豆瓣评分高达7.8分。虽然在谍战戏方面存在不足,但剧集的品质、群像的刻画和情怀等方面的优点,确实在被人看到。

“流量型谍战剧”的运作模式也很清楚了:前期靠优质故事和头部制造资源,争取流量艺人;中期靠艺人粉丝带动前期讨论,并在开播后营销口碑;后期靠口碑数据打造艺人作品,并制造“口碑佳作”。

而这给谍战剧带来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为这碟“醋”,包这顿“饺子”?

截至去年底,谍战剧在网络端都还显得颇为沉默。

其实“谍战热”在去年已经有《潜行者》《前夜》《蜂巢》《无间》《薄冰》等一系列制作标准不低的作品,但这些剧集和过往十年里制作的谍战剧一样,在电视端能获得不错的收视,却难讨得网络端年轻人的欢心。

原因并不复杂,首先,担纲主演的演员靳东、黄晓明、蒋欣等缺乏网络讨论度,反而电视端认知不错;其次,谍战剧的好剧本实在难得,而年轻人对内容品质要求更高,不满足于传统的谍战剧套路。

目前这几部剧的思路就很清楚了。

“现在的谍战剧立项,主演里有个大流量很常见。”阿灿指出,谍战剧对于想要转型的顶流们来说也是“香饽饽”。

“流量艺人都有转型压力。而谍战剧,是少数能在商业和口碑上取得平衡的类型。”

“一来,民国谍战比现代悬疑会更容易出质感,演员们可以有军装、大衣或者旗袍等各种造型切换,还有枪战、追车等动作戏码,能很好地展示演员魅力;二来,主旋律属性不但很能吸引现在的年轻观众,在评奖方面也很有帮助。”

正如2021年的口碑之作《叛逆者》,拿下了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对于流量艺人,是最容易转型的类型。

但制片人彤彤也向搜狐娱乐指出,谍战剧邀请流量艺人也并非没有门槛。

“顶流在项目的选择上,空间是非常大的,所以他们能够拿到那些有精品质感的好本子,匹配好团队;同时,也能保证角色跟自己的适配度,甚至在剧本层面做一些调整,毕竟流量艺人的表演上未必有很高的水准,角色像自己很重要。”

而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三部剧里的主角,都有点“愣头青”。

迪安认为:“首先从市场需求看,网络端的观众更年轻,一些初出茅庐或者没那么稳重智慧的角色,可能让他们更有代入感。而且像《追风者》《群星闪耀时》,都刻画了主角寻找信仰的全过程,价值导向也更突出。”

“其次从制作难度来说,年轻演员能演的,就是这种没那么稳重,而且是外放型的角色。”

在这三部剧中,杨幂在《哈尔滨一九四四》中饰演的关雪是唯一的反派,而她的刻画方式同样是外放的,如自己止血疗伤、大怒咆哮等戏份,来表现角色对自己的狠、对别人的无情。

客观地说,这个角色也是表演难度最大的,杨幂本人的性格和过往的表演习惯,都与之有较大的差异,或许也正因为如此,她的表演也遭遇了更大的争议。对于转型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风险过高的选择。

而从播出效果来说,这些剧集也确实纾解了谍战剧长期以来的“沉默”。

但这是否意味着,“流量型谍战剧”是一门好生意呢?

真实好剧or虚假繁荣?

需要指出的是,“流量型谍战剧”天然需要克服的一点在于,选择流量演员或许能够吸引粉丝,但也增加了打开路人盘的难度。

如王一博、杨幂等有剧集开播时,还会存在不少质疑声。

从这个角度说,“流量型谍战剧”也确实需要艺人们的粉丝出来摇旗呐喊,对前期的负面声音进行对冲,让剧集比较优秀的部分能够在社交平台上被看到。而最终的成绩,离不开其本身制作上的优势,但也离不开这种粉丝们的“口碑传播”。

而这种乱战,进一步加剧了打开路人盘的难度。某些显然算不上客观的口碑话术,在剧集本身存在问题的时候,甚至会被一些路人视为一种“捂嘴”。

“类似的情况其实是很常见的,每次流量艺人的剧集上线,都免不了一场血雨腥风,剧方和粉丝群体也都会提前沟通,约定宣传点和营销节奏。”彤彤介绍。

“我想这几部剧的讨论热度,可能在于粉丝们能够理解这部作品对艺人是很关键的,也能看到艺人转型的决心,他们的营销声量也会比以往来得更猛。那么如果艺人本身成为减分项,路人的观感其实会比较差。”

正如几年前的数据时代,粉丝们会通过做数据制造爆款,如今的内容时代,要点转移到了提振口碑。

但相比让人相信某作品是爆款,更难的或许是让观众相信某部剧是佳作。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口碑能否转化变现。” 阿灿表示

“这几部剧前期争议都不少,所以靠着口碑营销,曲线确实是有口碑拉动的。但是,到底有多少观众会认同这种口碑,最终转化的效率是要画个问号的。”

“问题是,第一,播出期这三部剧集的数据都比较有限,唯一达到爆款数据的《追风者》,破万已经是大结局了;第二,能不能成为平台的‘养老保险’,提供长线价值,这个其实和流量逻辑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流量型谍战剧”的逻辑,确实存在这方面的纠结。

一方面,谍战剧的受众相对垂类,更看重实际口碑表现,这导致前期要拉爆热度的难度颇大;另一方面,如果要靠口碑成为平台的长期资产,那么就需要真实的口碑表现,但这些流量艺人领衔的剧集,并非都过得了这一关。

在未来各家的片单里,类似的“流量型谍战剧”还不在少数,比如曾舜晞、张颂文、陈都灵的《孤舟》,成毅、颖儿的积压剧《深潜》,陈哲远主演的《暗夜与黎明》等。

众声喧哗里,哪部剧能真正走得远,恐怕要穿破时间迷雾才能看清。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