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为主,品质为先,这场论坛见证网络剧集样态集中焕新

 2024-09-04 阅读:828 点赞:614

2024年9月3日刊|总第2410期

为了优化剧集产业生态,颠覆网络剧创作模式,无数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前赴后继,精品网络剧亦因此不断迭代出新。为了共襄行业壮举,9月2日,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网络剧主题研讨在京成功举办,活动包括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网剧开放麦等环节。

本次论坛以“‘剧’力全开 共话未来:精品网络剧的迭代出新”为主题,由资深媒体人李星文主持,出席的嘉宾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朱正文,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优酷副总裁谢颖,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尔云等业内大咖实时解读内容变化趋势、平台战略打法等,烹小鲜(pengxx01)也在现场第一时间为大家整理了各位嘉宾围绕剧集创作经验分享的干货合集。

国产剧进入向上创作时代,

爆款题材多点开花

近年来,网络剧行业发展成果丰硕、气象一新,不仅成为了文化生产的主力军,更是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如今,国产剧正在进入“向下共情,向上创作”的时代,爆款剧集类型全面拓展。典型如《我的阿勒泰》开辟了国产精品短剧集赛道,并走向海外,成为“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的范本;《繁城之下》《唐朝诡事录之西行》等类型题材持续强化,各品类作品在观念表达、内容叙事、艺术风格上勇于开拓,在作品题材、表现形式、技术手段上迭代出新。

在张苏看来,“内容创作需要心系人民,满足观众高品质观剧新期待,行业理应优化产业生态,更高标准统筹资源扩大服务供给,内容创作者则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进一步推动网络剧国际化传播”。

他还期待大家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思维投入到网络剧精品创作中去,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艺术魅力的网络剧精品佳作。

朱正文带来题为《迭代出新,推动网络剧高质量发展》的主旨发言,他总结了网络剧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以此作为历史和现实的自我参照。第一阶段为2000-2013年,此时网络剧处于萌芽生长,初期探索,第一部网络剧在此期间诞生,具有标志性的价值和意义,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元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阶段为2014-2024年,网络剧进入发展提速,守正创新的阶段。网民亦规模化诞生,2014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49亿,到2024年中国网民数量近11亿,网络剧新受众群体发展成形。视频网站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形成了视频网站电视台双赛道,共同构成影响深远的新视听新传播格局。

从艺术特点看该时期的网络剧篇幅短小精干故事情节跳跃,大多数类似于小品,草根平民色彩的主创人员居多,成本低,制作普遍粗糙,但有的作品已经显露出互联网基因的想象力和颠覆性,受到青年网民的追捧和喜爱。

放眼未来,网络剧即将进入第三阶段,为2024-2035年。网络剧发展来到了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和节点此时应迭代初心,引领重构。朱正文认为,“今后的网络剧需要国家文化发展愿景蓝图和战略目标的方向指引,全新颠覆性的网络剧创作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内容创作者需要不断探索题材边界,建构新的美学体系,抵达新艺术表现能力制高点。”

王一川在前两位嘉宾发言的基础上,总结了视听艺术跨媒介分融时代的特征。第一,网台同播。通过电视台、互联网融合的媒介技术手段,把电视受众网民融合到一起,一方面在媒介渠道上实现了视听艺术双翼齐飞格局,另一方面在受众群体上形成了电视受众和网民融合的艺术审美共同体。

第二,减集缩时。在传播时长和容量上减集缩时成为普遍选择。典型如《漫长的季节》只有12集,《我的阿勒泰》只有8集。

第三,精彩好看。在艺术质量上,精彩好看之作日益增多,网络剧的创作者径向利用艺术创新手段去制作,不少作品高频率采用电影蒙太奇技巧、超现实视听场面以及精雕细刻的手段处理,整体上提升了网络剧的艺术质量。

第四,喜悲融正。在这个过程中,中华美学精神和中华据点的美学趣味越来越多受到艺术家、创作者和受众的喜爱,在美学趣味上喜悲融正风格日渐成熟,电视剧和网络剧创作者纷纷走出以往单一的喜剧、悲剧、正剧的套路,强化喜剧、悲剧、正剧元素的相互融合,形成了喜悲融正的美学风格。我们的作品越来越选择不是简单的喜剧,也不是简单的悲剧,而在喜悲交融中,融合出新时代特有的正剧品格。

嘉宾发言后,李晓东对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转化网络视听作品进行了推介,推荐的作品包含1部特别推荐作品《空城纪》,《听漏》《云落》《去老万玉家》等10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推荐作品,《宇宙里的昆城》《重庆提喻法》《宴遇》等30部全国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与开发平台推荐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多样、类型丰富、风格迥异,不仅有文学作品的宏大立意和深远意蕴,更具备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丰满突出、生活场景烟火气十足等影视化潜质。

剧集样态集中焕新,

踏上精品创作的新征途

爆款剧历来都是长视频平台的必争之地,尤其是进入互联网下半场后,会员用户增长数量濒临天花板。为了抢夺存量用户,爆款剧的作用愈发重要,在比拼爆款剧方面,长视频平台永远能卷出新高度。

根据戴莹的观察,今年上半年,预期爆款表现有所偏差,反而是创新类的产品会给观众带来更多惊喜,这恰恰说明,观众的审美迭代已经远远领先于内容创作者和生产内容本身的发展速度了。她表示:“平台做一个项目,周期大概是两到三年,如果不能带有前瞻性思维去做内容和作品,相信到作品播出的那一天,就是被整个市场和用户淘汰的那一天。”

正所谓:“不破不立”,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更应摒弃惯性思维。戴莹认为,“所谓的惯性思维就是我们总是想用以前成功爆款的经验复制粘贴,但在艺术创作领域,这一复制粘贴不成立,而且风险大于创新类型的作品。只有突破“恒定值”才会收到比我们既有预估更高的回报。”

爱奇艺同样坚信“最大的爆款来自于现实主义题材”,今后也将持续深耕现实主义题材。当每一位用户都都渴望被看见,都渴望有共鸣时,爆款作品里应该具有不可替代的共性,即时代的情感共鸣。无论是古装类型、现实主义类型还是悬疑,一定要具备这样的情感共鸣才是内容创作者有表达的一种呈现。在戴莹看来:“创作一定是向上创作,向下共情。我们一定要不断的突破题材和类型化的天花板,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至于温暖的现实主义和批评的现实主义,戴莹认为,“只有在批评的现实主义里才能展现这一份温暖。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我们一定能够看到生活不如意和丑恶的一面,才能凸显出生活里的温暖和真实的一面。”

如今,开放与协作才是互联网的精神内核。一方面,平台对于优秀的创新型内容,年轻的创作团队,人工智能应该抱有开放的态度去接触和学习。另一方面,平台需要与优秀片方合作,完成内容共创。

今年上半年,长视频市场依然欣欣向荣,既有《庆余年2》、《唐朝诡事录之西行》这样的成功续作,也有《墨雨云间》、《边水往事》这类黑马作品,随着平台竞争升维,挖掘所谓的爆款的确定性不再是唯一的密钥。

在谢颖看来,“优酷正在从创作端转向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我们想找到当下用户同频的情感连接点和价值承载点,以此来引领用户”。

在内容领域,目前,整个男频赛道已经非常成熟,女性赛道也是竞争的红海区域,未来在题材广度、议题深度和人设强度上进行很多创新和进阶,找到差异化竞争的价值锚点,才能实现男性赛道的弯道超车和女性赛道的深耕突围。

根据谢颖的观察,剧集的内容变化大概有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剧集样态稳焕新。喜新厌旧的观众一直在倒逼创作者和平台不能拘泥于过往常规的叙事语境,平台需要挖掘个体和大时代、碰撞和融合做一些前瞻性的内容。在女性古装赛道,优酷也走出了普通撒糖,男婚女爱,家常里短的狭窄课题,并呈现出女性在时代中的自我选择、自我成长。

第二,议题表达深刻。长剧集不仅仅是用户深度体验极致情感的消费刚需,也是所有用户价值观的共鸣放大器。内容创作者在价值观引领的同时,主要是在创作上实现真诚且有效的表达,并以更加深刻的社会议题给到人性的关照。

第三,人设强度加码。新时代是鲜活立体的人物群像,《新生》《边水往事》《惜花芷》《墨雨云间》几乎都是全员上桌,加速剧集的破圈触达,在群像衬托下主角人物的弧光才能被进一步放大。

第四,叙事紧凑高效。长视频未来必须坚持打造精品短剧和强化高效叙事的双轮驱动,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锁住观众注意力。

第五,电影是审美品质的看点。除了有吸引力的故事,精致的视听呈现是满足观众日益提升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格调的需求,张艺谋、曹保平、申奥、老算等电影导演纷纷入局电视剧,并通过更高级的拍摄手法和更个性化的风格,助力国产剧的跃迁。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爆款制作机,只有围绕用户至上的求新求变才能不断积累出经验,从而实现精品内容的持续供给,筑起长视频价值护城河。唯有与时俱进,拥抱时代和用户的高质内容才是破局之道。

当剧集市场整体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时,产出了越来越多品质高、题材新、突破多的作品,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腾讯视频亦敏锐捕捉到了用户行为的变迁。

李尔文发现,用户观剧行为正在变迁,专业度与日俱增,追剧情感也有所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台讲故事的方式要更加积极,宁可冒险,拒绝无聊。根据腾讯视频大策略,平台更倾向于采买和制作优质头部项目,放弃低效剧集的内容。

目前,腾讯视频在精品短剧创作上包括悬疑剧的X剧场、喜剧的板凳单元、熟龄的萤火单元。在短剧单元,腾讯视频坚持“一剧一格”的创作理念,始终拥抱创新,未来希望更加鼓励创作者对艺术的极致追求,给予他们更大的创作空间和自由。并鼓励为艺术适当冒险,支持实验性、非典型的精品创作项目,通过先锋的艺术表达,极致化的视听语言,反复打磨的细节,争取让观众感受到“不拘一格”的艺术质感和创作风格。

除此之外,微短剧呈现出井喷式发展趋势,现在已经进入“细分·多元”的新发展阶段,对此,腾讯视频把微短剧一共划分了30多种类型元素,深耕创新题材和品类,向精而制,向新而创,争取打造更多微短剧标杆内容,不断实践精品创作。

《我的阿勒泰》导演滕丛丛和《唐朝诡事录之西行》的导演柏杉也针对内容创作进行了分享。滕丛丛分享了编剧、剪辑、摄影、配乐等主创团队人员不为人知幕后故事,并着重强调“影视创作永远是团队的力量”,此外,她提到,“内容创作者应向内探索,向外寻找,从而为内容创作提供充足的活水之源。创作的过程,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柏杉也分享了美术置景、光影应用等幕后花絮,他的主创团队是《唐朝诡事录》的原班人马,柏杉觉得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已经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大胆挖掘每一个角色的细腻情感,尽量做到让角色与现代观众产生共情。”

柏杉表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观众对于影视追求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和简单的的故事叙述了,更加注重作品的深度、文化内涵以及精神价值的传递,市场可以变,题材可以变,唯一不变的是品质。”

国剧美学重磅升级,

探索文学内蕴和影像表达的新写法

嘉宾主题演讲结束后,大会正式进入圆桌论坛环节。论坛由《毒眸》主编吴燕雨主持,嘉宾分别是《我的阿勒泰》主创团队的总制片人齐康、导演滕丛丛、巴太的扮演者于适、朝戈的扮演者闫佩伦、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论坛主题是“国剧美学,文学内蕴和影像表达的新写法”。

齐康介绍了《我的阿勒泰》的创新之处,第一是散文集改编影视剧的尝试,第二是迷你剧形态的创新,第三是创作者遵循内心表达的信念感。

齐康表示:“他们创作内容的主题与自己的命运和彼时彼刻内心的困惑、憧憬紧密相关。《我的阿勒泰》这部剧集表现出的对于理想主义的向往,那种精神困境不是来源于贫穷,不是来源于外在的某种矛盾,而是来源于自己内心对理想的追求,这种创作动力在剧集中很新颖。

“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的过。”这是于适特别喜欢的一句台词,他认为这是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谈及对人物的理解,于适坦言:“我能从巴太身上看见我的影子,比如他十八九岁时对于梦想的追求,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这也是人类之间共通的情绪,所以能让大家产生共鸣。“

闫佩伦也在某种意义上与朝戈达成了共鸣,他与朝戈都在大草原长大,“拍这部戏时,我整个人的状态也非常松弛。”

戴清认为,《我的阿勒泰》在地域美学建构和民族性的呈现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与此同时,这部剧融入了女性创作者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这不是对散文的照搬,她们的思想在碰撞过程中,也完成了对于艺术的加工。

谈及创作过程,滕丛丛坦言:“我会习惯性地把情节、人物、叙事放在在一个有效的场景之内。虽然阿勒泰看上去是很缓慢的、治愈的故事,但每一集的情节、人物发展、推动都是紧密咬合的,我们还是要相信文学的力量,相信审美的力量。”

齐康最后针对论坛内容做了总结,“影视行业的创作没有孤胆英雄,这个过程是无数善意、勇敢的溪流汇聚在一起,最终把一件事情推到现在的维度。人活着是由清变浊再变清的过程,有些道理不是我们不明白,而是我们慢慢变得浑浊不相信了,《我的阿勒泰》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这部剧让我们多多少少回归了内心,也找回了曾经的希望。”

剧集多元化新势力,

挖掘青年创作者成长之路

圆桌论坛结束后,大会进入了网络开放麦环节。嘉宾分别是《繁城之下》的导演王铮、《与凤行》导演邓科、都市奇幻剧《异人之下》导演许宏宇、稻草熊娱乐集团副总裁申少峰、《新生》监制权香兰。

王铮是非科班导演,他自嘲业余出身,别人却往往以为他在凡尔赛,对此,王铮也讲述了自己磕磕绊绊的从业经历。经过多年的积累,他对创作有了全新的感悟,“一个故事不管讲的是什么,讲成什么样,都是对世界的隐喻。”

在王铮看来,“如果我眼睛里的世界是贫瘠的、庸俗的、肤浅的、无聊的,那么我讲出的故事也一定是贫瘠的、庸俗的、肤浅的、无聊的,所以,对于创作者而言,我们要找到自己的镜头,找到自己和世界的焦距。”

邓科讲述了爆款剧的相关经验,他认为,爆款剧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基础上,还要保留自己的初心,拍一些不那么规则的东西,同时还要兼容并蓄,多向优秀作品学习。

许宏宇分享了自己拍摄《异人之下》的创作经历,他记得小时候看《变形金刚》,走出电影院后,感觉每一台车都在动,奇幻的种子亦因此落地生根。许宏宇直言:“影像赋予了我这种魅力,我相信中国传统文化有无数的神话故事和奇幻的元素,我很想通过团队的探索,去把中国的这些奇幻元素用一种属于我们的语言讲述出来”,关于奇幻,许宏宇仍在不断向外探索。

申少峰则阐释了剧集多元化的更新迭代趋势,当消费场景多元化促进后,视频消费场景更是空前的灵活多样,亦因此催生出更多元的视频故事的读取需求。与此同时,创作主体同样多元化促进,互动性和观众参与创作的可能性会空前增强,创作主体的身份到底是PGC还是UGC不太重要了,这必将促进剧集形态多元化的发展,这也是青年创作者不可回避的挑战。

权香兰复盘了《新生》的成功方法论。首先,《新生》采用了年轻观众视之为惊喜的剧本杀式的情节构架,在故事呈现方面令观众沉浸其中。其次,《新生》通过费可之死及几位人物与之产生交集的故事,让海内外观众对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工作乃至情感等方面写实的描述有深刻认同。最后,《新生》在故事中赋予各类人物情感表达的同时兼具人文色彩,涉及很多跨越圈层的社会话题,真正体现出人文关怀与真实人性的契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观众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网络剧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崛起,成为文化市场中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剧不仅在内容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在传播方式、商业模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引领着视听文化的新风尚。期待内容创作者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争取为观众贡献越来越多的口碑佳作。

文 | 冰雪

注:全文图源网络

-END-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