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开辟“萌系热血”新赛道,总台这档节目让更多宝贝拿下人生第一枚金牌

 2024-06-30 阅读:719 点赞:49

巴黎奥运会圣火传递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体育盛会的风也吹到人类幼崽身上。

5月1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新打造的萌娃热血综艺《宝贝第一》播出。节目中,身穿白色运动套装的主持人杨帆奔跑到舞台中央,活力满满地为运动大会拉开帷幕。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0-4岁的“人类幼崽”们相继入场,“运动 趣味 亲子”即将碰撞出满满火花。

专属于“萌娃代表队”的体育大会将有哪些高光时刻?亲子综艺这道经典公式还能有哪些新解法?或许在《宝贝第一》里,我们能找到一份答案。

萌娃运动会弘扬体育精神

环节设置别出机杼

湛蓝色的迷你跑道上,由跳水世界冠军何姿带领的“初生牛犊队”和演员孙茜带领的“虎头虎脑队”鱼贯入场。萌娃们纷纷打扮成小恐龙、长颈鹿、小奶牛,甚至还有一只“小绵羊”骑着“大灰狼”自行车,与主持人杨帆快乐击掌,尽显活力。何姿、孙茜、关凌等人是幼崽们的教练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评论员于嘉担当解说员,中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张雅莲担当育儿专家。现场还邀请了国家级裁判员白晓玥,为萌娃们人生的第一场赛事拉满专业度。

节目别出心裁地为每个萌娃运动员制作了“战斗值”六边形图表,包含勇气值、抗扰值、精力值、分贝值、奶量值、速度值六大维度,由专业解说员于嘉逐一点评分析,在拉满仪式感的同时也增强了选手的记忆点。能力可视化的目标并非在于让萌娃们“决一高下”,而是传达了辩证看待个性化发展的育儿观点。例如,在分析“爆米花”郑子沐的战斗值时,于嘉提出“他在精力值上趋近于饱和,但在抗扰值上低了一点”。育儿专家张雅莲则马上提供专业视角:好动的孩子也好奇心强,容易对周遭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孩子的个性并无好坏之分,只要正确引导,都能长成参天大树。

国家级的舞台,也为萌娃们提供了一个胆量和才艺的试炼场,鼓励他们跨出成长路上自我展示的重要一步。比赛开始前,萌娃运动员们都各显神通、展现自己的“独门绝活”,一岁两个月的宝宝在滑板上如履平地,爸爸是相声演员的“小D”行云流水地表演“报菜名”,令人拍手叫绝。在教练员代表和运动员代表庄严宣誓后,主持人杨帆不禁感叹:“这是有史以来,我在电视上看到的,年纪最小的运动员们。”

这场萌趣十足的体育大赛总共设置三大环节——爬行赛、跨栏赛、障碍赛,优胜的宝宝会在最后一轮决赛决出冠亚季军,拿到闪闪发光的奖牌。爬行赛要通过15米赛道,年龄最大的参赛宝宝为16个月,考验人类幼崽们的手脚协调能力、专注力和耐力。跨栏赛则要跨过6个迷你栏杆,跑向20米外的最终点,这对参赛选手的速度、弹跳力、耐力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障碍赛中,萌娃奈奈被蜜桃后来居上后沉住气走好平衡木,最终率先到达终点,一场比拼充满紧张刺激;在跨栏比赛中,萌娃千千披荆斩棘,通过把沿途的栏杆推倒,以第二名的成绩到达终点,被于嘉调侃为“她已经发现这是清除障碍的比赛”。在选手、解说员、剪辑等多方发力下,《宝贝第一》的萌娃运动会可看性十足,既有体育赛事直播的紧张感,也兼具亲子节目的暖心童趣。

在爬行赛中,宝贝“乐乐”因为是站着走到终点线的,被主持人杨帆及时制止,最后趴下爬行到达,错失了冠军名次。《宝贝第一》在突出趣味性的同时不忘寓教于乐,在体育运动中培养萌娃们建立准则秩序、遵守规则的意识,将运动、公平、健康的理念贯穿始终,弘扬了体育精神。正如教练员何姿所寄语:“我希望他们坚持下去,在坚持当中找到他们的热爱,在热爱中找到他们的快乐”。萌娃们在迷你跑道上勇敢自由地爬行、跨栏、跳跃、走平衡木,与父母共同面对挑战和输赢,这段“不插电”的童年时光,是良性的回归亦是起点。

知名专家保驾护航

展览实用亲子教育方案

在我国,新生儿父母的焦虑问题普遍存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催生出越来越多的“焦虑紧张型”父母。《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显示,60%的家长时刻担心孩子可能会发生意外,更有45%的家长可能会因忧虑而过分限制孩子的自由和活动。

如何缓解普遍性的育儿焦虑,倡导一种良性的家庭关系?《宝贝第一》不空喊教条,转而呈现自然动人的亲子互动场景,让节目的媒介画面成为现实观众自我审视的一面镜子,最终收获可供参考的新生代家庭教育范本。

在第二期的爬行赛中,最后一名萌娃运动员乖乖,在其他人都到达终点时还没有出发。她的爸爸面带微笑地耐心等宝贝爬回起点,然后把她抱在怀里颠了好几下。在后续的采访中,乖乖爸爸真诚地表示,输赢不是最重要的,跟不同家庭们共同参与到过程中很有意义。节目中此类家长的表现为亲子互动提供了积极的视角,对新一代焦虑的年轻父母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育娃”而非“鸡娃”,《宝贝第一》展现了更富弹性、充满爱与包容的育儿文化。在这里,观众能看到为孩子亲手制作几十套民族传统服装的妈妈,帮孩子DIY“大灰狼”自行车的老爷……萌娃“小茉莉”小时候的精力值不是很高,爸爸为她在家里亲手组装了一面攀爬墙,带着她锻炼身体,后来直接把家改造成了一个小小运动场。这些“用心”的育儿方式展演,对很多新手爸妈是一种有益指导。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营造健康有爱的成长环境,是父母们的重要课题。

虽然有中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张雅莲全程坐镇,但节目并非致力于打造亲子育儿的教科书宝典,而是跳出成人思维,以平视的视角观察孩子们在面对体育运动挑战时的种种表现,以真实的纪实、真诚的话语传递成长的可贵,试图感染和带动屏幕前的观众“为成长喝彩”。

在跨栏比赛中,萌娃丽莎迟迟不敢迈出向前的一步。抬起的左腿在空中颤颤巍巍地停住,迟迟不肯落下来。张雅莲敏锐地指出,这时候丽莎的内心正上演着一场小战役,一边是妈妈的召唤,一边是不听使唤的双腿,还有周围的干扰,对大人来说轻而易举的行动,其实是摆在孩子面前的小山丘。

成长的转变是艰难的,但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便能成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足迹。跨栏比赛里,何姿跪坐着与宝贝们平视,满脸微笑地看着在栏杆旁徘徊的萌娃鼓励道:“跨过去,一定要跨过去”。当孩子大步一迈走过跨栏后,她双手举过头顶为宝贝的成长鼓掌。这动人的一幕,一如《宝贝第一》所设置的趣味运动会,虽无教条,但胜过千言万语。

还原真实的育儿互动场景

满足“云养娃”情感需求

舞台上主持人、解说员和父母们聊得热火朝天,萌娃宥宥和丽莎趴在各自妈妈的怀里呼呼大睡,小嘴嘟嘟地噘起来,令人忍俊不禁。跨栏比赛上,其他的孩子勇往直前,丽莎宝贝又一次在起跑线上睡着了,等前几名都跑到终点后才开始起步。第三期节目里,小吃货“毛豆”搬起跨栏塞进嘴巴里就要啃,还打算吃运动鞋和摄像车,吓得杨帆赶紧上前劝阻,于嘉哭笑不得地调侃:“真不白叫毛豆”。

一众可爱治愈的萌娃,贡献了诸多令人捧腹开怀的名场面和童言无忌,没有刻意的脚本设计,也没有时下的流行玩梗,通过“纪录片 体育直播”,真实记录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神态与行动,已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心,让观众享受到“云养娃”的治愈感与陪伴感。

“萌娃”作为亲子综艺节目的核心,对于特定受众群有着无可替代的吸引力,奠定了节目的底层基调。暖心童真的人类幼崽具备天然的治愈力,他们的一颦一笑都牵动着观众的心,像一服清凉贴让人一扫繁忙工作的焦虑与疲惫。屏幕上的“萌娃”是打开观众“松弛感”的钥匙,润物无声地传达着:输赢有时没那么重要,享受过程、感恩爱与温暖,或许是通向简单幸福的捷径。

节目的主角,是素人家庭的素人萌娃,孩子们的父母来自各行各业:森林消防员、武术指导、动画特效师、博士学者等。《宝贝第一》将视角聚焦于更广泛、更大众化的家庭群体,映射出大众亲子生活的真实场景,为观众带来更多共鸣。

萌娃等等的父母分别为24岁和25岁,是全场最年轻的爸爸妈妈,他们表示平时带娃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知识盲区,每天都在搜索软件上求问“为什么吐奶”“为什么便秘”;小吃货派派总会偷吃家里的猫粮狗粮,把小狗窝翻个底朝天,让妈妈头疼不已……上述问题,也是不少年轻父母和养宠家庭的育儿困境。在第三期“双胞胎特辑”里,一对父母为孩子们取名“清华”“北大”,望子成龙的自白说出无数家庭的心声;一对幽默的父母给自家娃分别取名“花生”“毛豆”,让杨帆不住调侃:“这个名字是在哪个烤串店想的吧”。

在去中心化的媒体时代,观众更想看到与自身相关、贴近日常的亲子互动。节目中父母们的慌乱、焦虑、跌跌撞撞,情绪上的各种起伏以及心路历程,都是平常和大众化,能够让观众感同身受并进一步内观自身,从而打开更多观察亲子关系的视角,找到更为适合自身的处理妙招。

在巴黎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宝贝第一》从体育运动这个独特的切口展开,进行亲子互动的纪实和亲子教育的探讨,用多元丰富的内容全方位呈现亲子综艺更多的可能性。正如解说员于嘉动情地总结道:“我们不知道赛场上会发生什么,更不知道它如何开始。这就像我们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样,在当时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但是都是非常幸福、有意义的。”在育儿焦虑弥漫、手机成瘾普遍化的当下,节目倡导家长陪伴孩子们动起来,而不是困于屏幕之间,在一步一个脚印中切实感受到成长的可贵,这既是对奥运热点的追随,也是一份健康童年的回归。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