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中国电影新力量”开了一个专业度满格的大会

 2024-06-30 阅读:125 点赞:312

原标题:在长春,“中国电影新力量”开了一个专业度满格的大会

2023年8月30日刊| 总第3343期

2023年暑期档伴随着业内外人士“看不懂”的感慨,从开始来到了落幕。

人们之所以大呼“看不懂”,一方面是因为电影不仅在暑期档成为了疫情后恢复最快的行业之一,还创造了新的票房纪录;另一方面,今年暑期档的爆款电影,很多都是其导演的处女作或第二部作品。

毫不夸张地说,今年暑期档是华语电影新力量集中爆发的里程碑。值此之际,由国家电影局主办,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承办,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电影局)和中国长春电影节组委会协办的第六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于昨日在吉林长春举行,意义非凡。

论坛伊始,中宣部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便代表电影局向华语电影的新力量们提出了四点期望:走出小我,拥抱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心怀观众,感恩观众,增强电影共鸣能力;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开放中成长壮大;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做强电影产业基础

毛羽

随后以“新时代·新征程·新力量——电影和观众在一起”为主题,王宝强、刘晓世、崔睿、邵艺辉、苏亮、申奥、刘循子墨、张吃鱼、戴墨、沙漠、赵霁、谢君伟、邹靖、阎凯等新生代导演,张珂、苏彪等新生代编剧,陈祉希、龚格尔、王奕霖等制片人代表,徐建、李捷、郑志昊、凌律巍、代临艳、张博、曾继媛等电影企业代表,谢瑾、康利、王晔、李子为等创投平台代表在论坛上先后发言,分享成长故事,阐述电影理念,交流感悟心得,畅想行业未来。

圆桌对谈环节中,傅若清、宁浩、于冬、郭帆、韩延、陈思诚、大鹏、王长田、路阳、乌尔善、王易冰、张苗、王红卫、饶晓志等资深从业者也结合自身经验与电影新力量们探讨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宁浩、郭帆、韩延、陈思诚等现在的中坚力量,都曾是往届的新力量代表。这体现了中国电影人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

在满满的干货分享和诚挚交流中,被提及最多的三个词是“真实”“观众”“走出去”。

生活、人物、历史要真实

虽然新力量导演们的作品在类型上百花齐放,但共同特点是都有强烈的真实底色。《消失的她》有原型案件,《八角笼中》有原型人物,《长安三万里》取材真实历史,《孤注一掷》基于上万件真实案例……

在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时,众多新力量电影人都不约而同地谈到自己为了追求真实感而付出的努力,区别只是他们有的注重生活中的社会事件,有的注重观察身边的人,有的则醉心于历史。

《孤注一掷》上映后,很多人都在称赞导演申奥对社会热点的敏锐。其实,在处女作《受益人》下映后,他创作了多部电影剧本,均是以社会新闻为素材、以真实人物为依据的,《孤注一掷》只是其中之一。

“电影的魅力之一就是把观众带到更远、更深、更细微的地方。《孤注一掷》几乎所有人物、桥段都取材真实,但经过重新组合的艺术加工,产生了化学反应,萌发了强有力的戏剧感染力。”

申奥

对身边人物的观察,是获取真实感的有效手段。刘晓世创作《长空之王》的初衷是为了缅怀曾经一起喝酒、抬杠、分享彼此秘密的好友。“我熟悉他的方方方面。他的离开,让我突然发现他作为我作品中人物的价值。”

《学爸》导演苏亮和《扬名立万》导演刘循子墨都喜欢在生活中观察形形色色的人。苏亮分享自己创作《学爸》剧本时,一旦陷入瓶颈就会去小学门口和那些年轻的家长们聊天。

在刘循子墨看来,写一个符合类型、逻辑自洽的故事不应该值得骄傲,电影中的美妙瞬间,都应该是人物本身赋予的。“我觉得人就像万花筒,每一个角度看到的图案都不同。这种多面性让我感觉很有趣,而这些多面性背后的经历、故事让我很着迷。”

刘循子墨

研究生师从邹静之的张珂是编剧里的新力量代表,创作过《金刚川》《革命者》等历史题材电影。他把自己的创作经验总结为两条:明史而守正,精艺而创新。他笔下作品的真实感,便来源于对历史的深入研究。

“明史不是知史。知只是知道,明是搞明白,心里逻辑自恰。当真正明史的时候就会有高度创作自信,从理性的基础上生发出艺术虚构和表达,能够做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相互结合。”

创作和宣发,都“盯着”观众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若清,在谈到对新力量电影人的印象时提到:“他们既在创作中尊重市场、尊重规律,又发挥着自己对电影的不同理解和追求。尊重艺术规律的同时又敬畏市场、敬畏观众,才能够迅速成长起来。”

韩延导演在圆桌对谈时也特意指出:“我在他们的发言中多次听到‘观众’一词。我们应该心里装着观众去创作。观众就像一面镜子,我们需要自省、反省、进步的时候,就需要去照这面镜子。”

创作时便有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的确是这一代新力量电影人的特点。今年夏天,所有人都看到了王宝强作为导演的真诚。

他在论坛上分享:“《八角笼中》很实,又不能太过于实。我想创作一个共情和情绪状态的节奏感,有艺术的表达,但又让观众不太费劲就能懂我想表达的东西。”

曾经参与过《唐人街探案》和《误杀》两个卖座系列的戴墨,深感满足观众期待的不易。

“观众要看到升级感,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护好IP的商业效应,还要不断寻找新的刺激点,让观众在新的续集中找到情感共鸣。”

戴墨

“盯着”观众的不仅有新生代的创作者,还有在思路和打法上不断迭代升级的宣发公司。在社交媒体时代,电影宣发已经开始将观众视为一股“新力量”。

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CMO(首席营销官)代临艳在分析了今年暑期档观众购票行为的新特征后,指出:“多部电影多次票房逆跌,说明观众已经不再轻信个别KOL的推荐,反而更关心身边人和普通观众的评价,从而参与到电影的口碑传播过程之中,成为了电影宣发的一部分。”

她进一步提出了“寻找口碑共创伙伴”的概念,即“以正向的内容撬动观众对价值感的认同,从而激发大众观影用户的集体共创——他们会用最朴素的语言在评论区、论坛、社群里口耳相传。”

代临艳

猫眼娱乐高级副总裁、猫眼影业总裁张博也基于大数据统计,提出了“超级用户”的概念。

“今年暑期档的头部影片都出现了超级用户,带来显著的蜂群效应。他们不仅供应了电影票房,还在各个平台、各个角落为喜欢的电影呐喊、做话题营销、制造热度。”

张博

无论是“共创伙伴”还是“超级用户”,都体现出新时代电影宣发中,观众的能动性越来越大。

本届论坛嘉宾领取的资料中有一个独特的小册子——《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 单片满意度一览表》。该表受电影局委托,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开展,是一套独立于票房之外的体系,以观赏性、思想性、传播度、新鲜度(创新性)四大指数对国产电影进行综合评价。

大鹏导演在圆桌对谈时笑称,看到自己导演的《保你平安》和《热烈》分列2023年观众满意度的第五和第十四位时,瞬间感到“被治愈了”。

走出去的艰难与必要

在探讨电影全产业链的版块,猫眼娱乐首席执行官郑志昊分享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数据:“今年暑期档里有七周,中国票房是世界NO.1。”

当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当新人导演的处女作便能收获10亿 票房,更大的使命和责任也就随之降临。

导演宁浩在圆桌对谈时感叹:“有很多年轻电影人,已经不好拿一个简单的新力量来定义他/她。就票房而言,他们已经成为中坚力量的一部分。新力量已经能肩负更加重要的探索任务和挑战,中坚力量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开始落在新力量的肩上。”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责任和挑战便是“走出去”。

郭帆和龚格尔在现场都分享了《流浪地球2》探索国际发行的经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流浪地球2》曾联系上一家欧洲的发行商,但对方要求将片中的中文字全部去掉,“伪装”成好莱坞大片。于是,郭帆果断地拒绝了他们。

即便如此,《流浪地球2》在“走出去”这项课题上仍旧取得了重大突破。制片人龚格尔介绍,《流浪地球2》实现了全球9个国家同步上映,截至现在,已经陆续登陆38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票房突破6.03亿美元。

新力量中也不乏思索着如何“走出去”的电影人。《独行月球》导演张吃鱼的演讲题目便是“让中国喜剧电影走出去”。

他认为,“跨界与创新”是中国喜剧找到与全球观众共鸣点的关键。

“喜剧可以充当所有类型的调味剂。在喜剧元素的加持下,各种组合都可以焕发出新的观影感受。语言也许有地域的限制,但笑声则是全球通用的语言。”

崔睿导演的《消失的她》实现了今年暑期档的第一波破圈传播。在好莱坞有着近十年读书、工作经历的他,自然希望作品能突破语言和文化的壁垒,得到不同国家观众的喜爱。影片在北美上映后,他邀请曾经的同学和老师去看,得到了非常积极的反馈。

“他们的评价并不是建立在欣赏中国电影的基础上,而是在欣赏商业类型片的心态下,认为反转很精彩。做到更好的商业类型化就可以让我们的作品被更广的观众所接受。”

崔睿

对于动画电影的新力量而言,“走出去”这个关键词还有另一个层面的诠释——走出题材和受众的限制。

正如《白蛇:缘起》《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的导演赵霁在论坛上所说,这五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题材越来越多样化。今年春节档的《熊出没·伴我“熊芯”》和《深海》是完全不一样的类型。暑期档的《长安三万里》是讲述历史人物的史诗题材,而《茶啊二中》则是校园喜剧题材。

“完成了三部作品后,我现在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借助动画的想象力,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好的故事。中国的动画创作者很年轻,有思想、有冲劲,因此呈现出类型上的百花齐放。”

《长安三万里》的导演谢君伟、邹靖在圆桌对谈时表示,当初并没有想到会有观众在观影的时候跟着银幕上的角色一起背诗。

邹靖分享道:“我们选了48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为的就是唤醒每个中国人血脉中关于诗的回忆。观众从故事中感受到诗人与自己的连接,这就是《长安三万里》的创新,是我们对中国动画题材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

谢君伟(左)、邹靖

结语

对中国电影而言,新力量强,则电影强;新力量不断涌现,则电影行业前程似锦、充满希望。

在论坛的最后一个版块,我们还听到了“海浪电影周”“金钥匙创投计划”“FIRST青年电影展”“青葱计划”的负责人们对发现人才、扶持人才的经验分享。只有新的创作者和好作品不断涌现,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影院,市场再反哺创作,才能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

期待中国电影新力量们肩负起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的重担,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实现电影和观众长久的双向奔赴。

文/满囤儿

家人们,请给影视独舌标星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